只存我与二三公,可叹人生瞬息中。
纵使老来身未死,知能几度见春风。
【注释】
壬戌:唐天宝元年(742),诗人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参加进士考试,与同事五十五人。
小录:指《登科记考》。这是一本记载唐人登科的笔记。
戊子:唐天宝十二年(753)。
【赏析】
这是一首感慨身世、感叹人生短促的小诗。前两句写自己和二三友人同赴举场,如今却只有我一人还在;后两句写即使老来未死,也不能再见春风了。
首句“只存我与二三公”,表明自己和二三友人同赴科举考试,但结果却是自己一人中第,而二三友皆落第。这一句中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对自己才华被人忽视的不平。次句“可叹人生瞬息中”,则进一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人的一生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白驹过隙”。这个成语本指白色骏马在缝隙中飞驰而过,形容时间过得极快。然而,在这里诗人却把它引伸为人生的短暂,从而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纵使老来身未死,知能几度春”,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我年老体衰,仍然能够看到春天的美景。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诗人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似乎在暗示,即使能够看到春天的美景,又能如何呢?春天过去了,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遗憾和叹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无奈。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痛苦。这种感慨和痛苦,正是当时文人普遍面临的困境。因此,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