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往百里步,曲木不可息。
宁忍三日饥,邪蒿不可食。
虽云食息顷,便分淑与慝。
志士当暮年,闻道转历历。
要使此一身,如琢复如涤。
整冠与纳履,微嫌费疏剔。
未若瓜李地,绝不见吾迹。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内容与表达技巧。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其内容和思想主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诗中找出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分析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注意了解古诗中常用的一些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物)、对比、反衬等。同时,还要注意注释,了解作者及其相关背景。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宁愿步行走一百里路,也不愿在曲木旁休息片刻。宁愿忍受三天饿肚子,也不会吃那有毒的东西。虽然只休息了一刻,就分辨出善恶来。志士到了晚年,听到道理反而更加明晰。要想使身体像玉一样洁白,就像磨光了一样光亮。整理好帽子再穿好鞋子,觉得有点麻烦。倒不如在瓜地梨园里,绝不看见我的身影。
赏析:诗人以“宁”字开篇,用直截了当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宁肯走百里路也不在曲木旁休息片刻,表明了志士不贪安逸;宁愿忍受三日之饥,也不吃邪蒿,表现出志士洁身自爱的精神。这两句是写人,但通过“宁”和“便”的对比,更显出诗人宁死不屈、刚毅坚强的性格。接着,诗人又通过“虽云食息顷”“便分淑与慝”的比喻,将人的品德与玉石的纯洁相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志士的高尚品质。最后,诗人通过“整冠与纳履”的描绘,将志士的形象具体化。最后两句,诗人由赞美自己的高洁品质转向对世人的劝诫——要像对待玉石一样去雕饰和净化自己,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