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诗板有人临,公去知谁续好吟。
忽有名人留七字,竞传高价值千金。
曾扶诸老开皇极,终使微身坠众阴。
两岫至今愁不展,此言应当老师心。
【赏析】
吕仲见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进士,曾为国子博士、中秘少监等职。淳熙二十一年(1184),他与同科出身的赵汝愚同榜,时人有“二赵”之称。此诗作于淳熙二十三年(1186)春,作者时任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
吕仲见以“次韵”的形式对赵汝愚当年题咏翠眉亭的诗句予以和答。诗人首先点明了翠眉亭的地理位置:“亭前诗板有人临”,意思是说:在翠眉亭前,有人正在书写着什么。诗人接着又写到赵汝愚当年留下的诗句,并加以赞赏:“公去知谁续好吟”。意思是说:如今赵汝愚走了,不知道还有谁来接续他的好诗。这里诗人运用了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赵汝愚诗歌的景仰之情。
“忽有名人留七字,竞传高价值千金。”两句的意思是:忽然间有一位名流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被竞相传颂,人们把它当作无价之宝来看待。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即南朝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曾经编选过一部《文选》。后来,这部书被奉为文学选集的典范。这里诗人借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赵汝愚当年留下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曾扶诸老开皇极,终使微身坠众阴。”这两句的意思是:曾经扶持了众多老人开辟了皇极之道,终于使得自己的微身堕入了众人的阴影之中。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赵汝愚的敬仰之情。
“两岫至今愁不展,此言应当老师心。”这句的意思就是说:那两座山仍然忧愁得难以舒展,这些话语应当出自老师的心中。最后一句,诗人用“老师心”来指代赵汝愚,表达了自己对于赵汝愚诗歌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赵汝愚诗歌的佳作。它通过对翠眉亭前诗板的描写,以及对于赵汝愚留下诗作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赵汝愚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