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恨投南鹊,尤怜向北枝。
虽蒙今士笑,恐有后人思。
运火解朝冻,咽津充夜饥。
不来溪上住,那得雪中诗。
【赏析】
此诗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时作者任知临安府事,寓居城南。这首诗是诗人在柳溪寓所中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首两句点明题旨,后五句具体写景抒情。《四库全书》本《宋诗纪事》卷六十二载:陈宓有《雪中书屋》诗,与郑文宝同时作,见《全唐诗》卷七百三十四。而《全宋词》所载陈宓《雪中书屋》词,与此诗不同,兹不复赘。
“每恨投南鹊,尤怜向北枝。”起句二句以物拟人,寄情于物。鹊向南飞,象征南方,即故乡;北枝则象征北方,即京城。诗人身居朝廷,心中常怀故园之思。
“虽蒙今士笑,恐有后人思。”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他虽然受到朝中权贵的嘲笑,但恐怕后人会因此而思念自己,因此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运火解朝冻,咽津充夜饥。”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天里,如何度过艰苦的生活。他用燃烧的木柴驱赶寒冷,用唾液滋润口舌,以度过漫漫长夜。
“不来溪上住,那得雪中诗。”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如果没有来到溪边居住过冬,又怎能写出如此美丽的雪中诗句呢?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