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湘二界缺关防,不是隅官不说详。
费得琴堂数杯酒,南阳一度胜金汤。
【注释】
巴湘:今属湖南省。缺关防:指边境地区缺少守卫的关卡。隅官:指守边官员。金汤:以金属铸成的护城河,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
【赏析】
《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纪关防县界十三》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不详,但据内容可知应作于宋代。全诗共十四句,前三句为第一层,写边境之险;四至六句为第二层,写边关之要;七至十二句为第三层,写守边之难;十三、十四两句为第四层总结全诗主旨。全诗语言简练明快,结构严密完整。
首联点题,“赵侯”是诗人的泛称,指那些有恩泽于民的官吏。“保民惠政”,即指保民安民。“纪实诗”、“纪关防县界十三”,说明这是一篇纪实之作,写的是边关地区的治安情况。此诗开篇便用“巴湘二界缺关防,不是隅官不说详”二句,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巴、湘,指四川和湖北。二界,指巴、湘两地之间。“缺关防”,即没有关卡。“隅官”,这里指地方上的小官、小吏,他们一般不负责边防事务。“不说”二字,写出了他们的畏缩心理。
颔联“费得琴堂数杯酒,南阳一度胜金汤”两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隅官不说详”,指出虽然这些小官小吏不敢多言,但还是有一些人能够出谋划策的。他们往往在闲暇之余,饮酒赋诗,议论边防事宜。“费得琴堂数杯酒”,典出《晋书·谢安传》,谢安在会稽时,经常与名士王羲之等人一起游山玩水、赋诗饮酒。这里的“费得”二字,既指宴饮,也指赋诗。“南阳”指汉末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根据地南阳。“一度胜金汤”,意思是说一旦成功就能胜过坚固的金汤防线。这两句表明,有些地方官吏还是关心边防问题的,他们或饮酒赋诗,或献计献策,为保境安民出力。
颈联进一步描写了那些关心边防的小官小吏,以及他们的一些做法,突出了他们的精神可贵。“费得”二字,既指宴饮,又指赋诗。“琴堂”,古代帝王、达官贵人读书的地方,这里借指小官小吏的居所。“几杯”,即一杯酒。“胜金汤”,意谓胜过坚固的金汤防线。
尾联“费得”二字,既是对小官小吏的赞美,也是对这些关心边防的人的褒扬。他们虽然没有大的作为,但他们的爱国之情是值得肯定的。“南阳一度胜金汤”一句,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和激励,希望他们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首诗通过描写小官小吏关心边防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以及对小官小吏爱国精神的赞扬。全诗语言简练明快,结构严密完整,是一首优秀的纪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