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日月时舒惨,笔下风云旋合离。
老去无成尚如此,不知成后更何为。

【注释】

①答李希淳屯田三首:即《答李希淳屯田》的第三首。希淳,名不详,曾任陕西行台郎中。②“胸中”三句:意谓胸中的日月(喻指志向)时舒时惨,笔下的风云(喻指文章)旋合旋离。③老去:年纪老了。此诗是诗人于天历二年(1329)作于陕西行台任上。④无成:没有成就。⑤何为:做什么。此二句是说:如今老矣,没有成就,不知将来再有什么作为呢?

【赏析】

这是一首自伤之作。作者借咏怀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和老大无成的感慨。

首联“胸中日月时舒惨,笔下风云旋合离。”以日月的升落比喻自己胸中抱负与志向的变化。日出则思进,月满思归,人当壮岁时雄心勃勃,壮志满怀;而年岁增长,壮志难酬,于是心中便生出许多愁绪,正如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所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舒”指壮志尚未实现时,“舒惨”则是壮志未展时的愁苦心情。这两句诗把一个年迈的文人形象地刻画出来了,同时寄寓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对功业未就的哀叹。

颔联“老去无成尚如此,不知成后更何为?”表达了作者晚年失意的心情和对人生前途的彷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因善养士而闻名,门下有食客三千多人。后来他遭秦国迫害,逃亡至函谷关,守关人要他交出通行证。孟尝君无奈只好从衣带上解下一块宝玉献给关令尹,尹见之大喜允许放行。孟尝君一行顺利过关后,回到薛邑,见到他的食客们,发现他们个个饿得皮包骨头,原来孟尝君一入关就派人给每位食客送去白璧一双,还赠送给他们车马、衣服等物,使这些人得以继续留仕于他,并随他一起逃亡。孟尝君待客如宾,礼贤下士,所以才能广罗人才,济世安国。作者在这里借用孟尝君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待人接物应宽厚有礼,这样才能广结良友,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可是作者却未能做到这一点,以致壮志未酬身先衰,对此感到十分痛心。因此,颈联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情。

尾联“老去无成尚如此,不知成后更何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的困惑和不安。面对现实的困境,作者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和渺茫无望。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消沉绝望,而是决心要继续奋斗,以求达到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