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边分得尾纤纤,腥却莼丝莫厌嫌。
自有野人相料理,柳阴茅店一包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许市(今河南许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景状物,情景交融,语言平易,质朴自然,生动传神。
首句“网边分得尾纤纤”,意思是:鱼的细丝般的尾巴被网截断时。这里的“细丝”比喻鱼儿的尾巴,“纤纤”形容尾巴细长的样子。这句写捕鱼的情景,以动显静,动静结合,写出了渔人捕鱼时的专注、耐心和细致,表现了作者对渔人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腥却莼丝莫厌嫌”,意思是:鱼身上带有腥味儿,不要嫌弃。这里把鱼肉比作莼菜,这是诗人的巧妙之处。莼丝即莼菜的细丝,古人常将莼菜入馔。“腥”与“腥气”、“腥味儿”相同,指鱼带血,不新鲜,但作者却用“莫厌嫌”来反衬渔夫的辛苦。这一句是说鱼虽然带血,但是渔夫不嫌弃它,反而觉得鲜美可口。
第三句“自有野人相料理”,意思是:这些野人们会自己把它们料理成美味佳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这些鲜鱼有些带血,但是经过野人们的精心烹饪,它们就能变成鲜美可口的美食。
最后一句“柳阴茅店一包盐”,意思是:柳荫下简陋的小酒店里只放上一把盐。这句写的是诗人来到一家小酒店后所见所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鲜鱼虽然有些腥味儿,但是野人们能将它们做成美味佳肴,而且柳荫下的酒店里只有一包盐就可以招待游客。
【答案】
①网边分得尾纤纤——比喻鱼儿的尾巴;②腥却莼丝莫厌嫌——比喻鱼身上的腥味儿,不要嫌弃;③自有野人相料理——野人们会自己把它们料理成美味佳肴;④柳阴茅店一包盐——酒店里只有一包盐就可以招待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