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久沦落,哇淫肆自陈。
波澜嗟已靡,汗漫□无津。
纷葩混仙蕊,谁可识清真。
先生李郑辈,□态非拟伦。
后生不识事,愈非句愈珍。
至今桐庐水,相与流清新。
蝉联十一世,奕叶扶阳春。
十年问御史,邂逅章江滨。
自惭无所有,衰叹徒欣欣。
樽酒发狂笑,微言入典坟。
稍稍窥绪馀,每每露经纶。
因知相有术,源委本清淳。
【注释】
题:写
清芬阁:楼阁名,位于浙江桐庐。李郑:即李邕,字泰和(702-761),唐代著名诗人,官至秘书监。
靡:倒下
津:渡口
纷葩:繁花
仙蕊:神仙的花
先生:指李邕
□态:不拘形貌
奕叶:连绵不绝。奕,重累也。叶,指代子孙。
相与:共同
扶阳春:犹言扶摇直上。
章江滨:指江西章江之滨。
樽酒:酒杯。狂笑:狂放的笑声。微言:微妙之言。典坟:指《左传》《国语》等典籍。
绪馀:余韵。经纶:经纬,比喻治理国家的策略、方法。
因知:因此知道
有术:有办法或手段,这里指能识人。
源委:根源。清淳:清正淳朴。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中主要描写了清芬阁的景物以及作者在这座楼阁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李邕的怀念之情。
首联“风雅久沦落,哇淫肆自陈”二句,以“久沦落”起兴,点出清芬阁所处的时代背景。“哇淫”,原指唱歌声音粗鲁不雅,后多指放纵无度、轻佻放荡。这里用来形容世风日下,人们纷纷追求享乐,忘记了风雅的传统美德。接着,“波澜嗟已靡,汗漫□无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波澜”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汗漫”则形容人们追求名利的欲望如同流水般汹涌澎湃,而“无津”(没有航向)则暗示着人们迷失在名利的诱惑中无法自拔。
“纷葩混仙蕊,谁可识清真”两句,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了清芬阁本身。“纷葩”形容亭台楼阁的繁华景象,“仙蕊”则是对清芬阁中花卉的美好寓意。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美景之中,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清真”(清高纯净的品质)呢?这里的“清真”并非指真正的宗教,而是诗人心中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中间四句“先生李郑辈,□态非拟伦”通过对比李邕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来突出其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形象。“先生”指的是李邕,“□态”则是指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文风和风度。这两句不仅赞美了李邕的高才远略,更表达了对他独特个性的赞赏。
最后四句“后生不识事,愈非句愈珍”则进一步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才的流失。随着时代的推移,新一代的人已经忘记了如何辨别是非曲直,反而更加珍视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言论(“愈非句”)。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得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思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尾联“至今桐庐水,相与流清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永不消逝的期盼。“桐庐水”指的是浙江桐庐县的一条河流,这里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相与”则意味着彼此之间相互交融、共同前行。诗人希望这股清新之气能够一直流传下去,成为后世人的宝贵财富。
此诗通过对清芬阁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同时,通过对李邕等人的赞美和对自己时代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寻和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