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下胸中水镜寒,否臧定不失毫端。
要知四海皆兄弟,莫作前人青白看。
【注释】
赵鼎:宋宰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吕令:不详,可能是作者友人。
否:通“否”,否定。臧:善。青白:指人的品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赵鼎臣的《赠吕令》所作的和诗。赵鼎在南宋时曾两次被贬。第一次是因反对秦桧的和议而被贬谪岭南;第二次则是因对朝廷中奸佞当道而遭诬陷而被贬至海南岛。赵鼎臣是赵鼎的同宗,因此赵鼎臣有两首《赠吕令》,其中一首是说:“我今何事独沾衣,万里投荒去不归。莫学前人作青白,要知四海尽弟兄。”(见《宋史·赵鼎传》)赵鼎臣这首《赠吕令》就是以赵鼎的遭遇为鉴戒、勉励朋友远离朝廷权奸,不要随波逐流,做那些青天白日的清官,要像大海一样容纳一切水族。作者的《和赵鼎臣赠吕令二首》就是针对赵鼎臣这首诗而发的。
第一首,首句写赵鼎的胸怀坦荡,胸中有镜,照见自身无愧于天地之间。第二句写赵鼎的为人处世原则。“否臧定不失毫厘”,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正直廉洁,即使受到诽谤诬陷,也决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决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第三句进一步说明赵鼎的为人处世原则。“要知四海皆兄弟”,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公认的一个道理,即无论在何处,只要有正义感的人,都能成为好朋友。第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的意思是说,不要认为那些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人都是好人。因为这样的人往往只看到他们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他们的本质。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一切人与事,不要随波逐流,要做那些真正的大丈夫。这四句一气呵成,层层推进,把赵鼎的高尚品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肃然起敬。
第二首,首句写赵鼎的心胸开阔,胸中有镜,照见自身没有过失。第二句写赵鼎的人生哲学。“否臧定不失毫厘”,与上一首中的两句意思相同。第三句进一步说明赵鼎的人生哲学。“要知四海皆兄弟”,与上一首中的两句意思相同。第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的意思是说,不要认为那些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人都是好人。因为这样的人往往只看到他们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他们的本质。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一切人与事,不要随波逐流,要做那些真正的大丈夫。
这两首诗都是作者为了勉励朋友远离朝廷权奸,不做那些青天白日的清官而写的。它们都运用了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语言简练而又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