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无复少年时,那作惊乌夜绕枝。
愿与君游云梦泽,不愁人夺凤凰池。
北窗付我常高卧,手板看渠自倒持。
拟伴遗民钓烟水,萧规真欲效曹随。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
“春晴无复少年时,那作惊乌夜绕枝。”

  • 春天的晴朗不再:这暗示了诗人在春天的某个时候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或青春。
  • 不再是惊飞的乌鸦:乌鸦通常会在感到恐惧或惊吓时飞走,这里可能指代诗人的某种心情或是环境的变化让他感到不安。
  • 夜绕枝:描述的是夜晚时分,乌鸦围绕着树枝飞舞的情景。

第二句:
“愿与君游云梦泽,不愁人夺凤凰池。”

  • 云梦泽和凤凰池: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地方,云梦泽是大泽之一,而凤凰池则是皇帝的专属之地。
  • 与君游:表示和朋友、亲人一起外出游玩的意思。
  • 不愁人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职位安全的信心,即使有人觊觎,也不担心会受到影响。

第三句:
“北窗付我常高卧,手板看渠自倒持。”

  • 北窗: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的北方窗户或者是指北方的象征。
  • 常高卧:形容经常躺着不动,可能是为了养生或者逃避现实。
  • 手板(即手掌)看渠(他)自倒持(即用手支撑):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即使手中拿着东西,也显得悠然自得。

第四句:
“拟伴遗民钓烟水,萧规真欲效曹随。”

  • 遗民:指失去国家的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是他所同情的百姓。
  • 钓烟水:指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垂钓,是一种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生活方式。
  • 萧规真欲效曹随:这里的“萧规”和“曹随”都是历史人物,前者以简约朴素著称,后者则以道家思想影响深远,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说自己想要效仿他们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过去理想的追寻。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疏离。同时,诗中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朋友(可能是指朝廷中的贤臣)的仰慕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