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疏窗秋更催,班班菊蕊为谁开。
山曾有约终相负,鸟解嘲人怪复来。
阅世了知心是梦,倒床须放鼻如雷。
又从白足西庵老,共试斋馀双井杯。
这首诗是诗人在寓居师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
- 注释:秋天的气息更加浓烈,窗户虽然紧闭却依旧传来秋风吹动的声音。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寂寂疏窗”和“秋更催”两个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 第二句:
- 注释:菊花盛开,但是它们为谁而开?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和对未知命运的迷茫。
- 赏析:这句诗通过“班班菊蕊”和“为谁开”两个意象,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第三句:
- 注释:山曾经有约定,但最终却辜负了我,鸟儿嘲笑人的行为。这里引用了自然界中的“山”和“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莫测。
- 赏析:这句诗通过“山曾有约终相负”和“鸟解嘲人怪复来”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豁达和坚韧。
- 第四句:
- 注释:阅世沧桑,我明白了心是梦,倒在床上,鼻子就像雷鸣般轰鸣。这里的“阅世沧桑”指的是诗人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而“心是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虚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
- 赏析:这句诗通过“阅世了知心是梦”和“倒床须放鼻如雷”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虚幻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逃避。
- 第五句:
- 注释:我从白足庵的老僧人那里学到了禅理,现在我们一起尝试品尝斋饭后剩下的双井酒。这里的“白足庵”是指位于杭州灵隐寺旁的一个寺庙,“老僧”则是指寺庙里的一位年长的僧人。
- 赏析:这句诗通过“又从白足西庵老”和“共试斋馀双井杯”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与老僧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 第六句:
- 注释:我们又从白足庵的老僧人那里学到了禅理,现在我们一起分享双井酒的乐趣。这里的“双井酒”是一种著名的浙江特产酒,它的味道醇厚、甘甜,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赏析:这句诗通过“又从白足西庵老”和“共试斋馀双井杯”两个意象,强调了友情和禅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诗人与老僧人一起品鉴茶酒的美好时光,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