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处不蘧庐,匹马来游偶束书。
晚岁光阴频入梦,雁来消息莫相疏。
淮南乘兴非关米,箸下烹鲜喜有鱼。
避地偷生落闲处,功名无复似包胥。
人间何处不蘧庐,匹马来游偶束书。
晚岁光阴频入梦,雁来消息莫相疏。
淮南乘兴非关米,箸下烹鲜喜有鱼。
避地偷生落闲处,功名无复似包胥。
诗句释义与赏析:
诗句一:
- “人间何处不蘧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居住环境的随意性或舒适感,认为无论何地,都有类似家的地方,强调了生活的自在。
- “匹马来游偶束书”:说明诗人以自由自在的方式出游,不受束缚,可能只是带着一本书作为行旅之用。
诗句二:
- “晚岁光阴频入梦”: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状态,经常沉浸在梦境中。这可能意味着他的生活较为安逸,或者在思考一些深奥的问题。
- “雁来消息莫相疏”:这里通过“雁来消息”象征书信的来往,暗示诗人期待从远方的朋友那里得到消息,而不希望因为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这些信息。
诗句三:
- “淮南乘兴非关米”:“淮南”指中国的一个地区,“乘兴”表示兴致勃勃,“非关米”可能意味着这种兴致不是基于物质需求。这里的表达可能是在说,诗人在淮南地区的游览是心情愉快,而非物质欲望所驱动。
- “箸下烹鲜喜有鱼”: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愉快的家庭聚餐场景,使用筷子夹起鲜美的鱼肉,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译文注释:
译文一(第一首):
在人间何处没有我的居所?我骑着马来此游玩,随手携带着一卷书籍。
年老时时光常常进入我的梦乡,收到来自远方的信件不要忽略。
译文二(第二首):
淮南之地,我随心而动,不为食物所困。每次用餐,总能看到新鲜的鱼儿。
躲避战乱的地方,过着清闲的生活,但心中依旧怀念着像包胥那样的壮志雄心。
注释一:
- 蘧庐:古代对家居的雅称。
- 束书:携带的书卷。
- 花姑溪北墅:地名,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游历过的地方。
- 华胥国:《列子》中记载的理想国度,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因忧国忧民被尊称为忠臣烈士。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年龄段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变化。从年轻时的自由奔放到晚年的安详享受,诗中透露出的是对生活深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同时,通过对友人书信往来的描述,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关心的情感纽带。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