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声落枕唤诗成,杰句中含万壑声。
起看四更山吐月,又扶藜杖到天明。

注释:

泉声落枕,我被泉水的声音吵醒,于是立刻吟成一首诗。

杰句中含万壑声,这首诗中的优美句子蕴含着深深的山谷之声。

起看四更山吐月,清晨四点时,我起床观看群山吐出的月亮。

又扶藜杖到天明,我又拿起手杖,直到天亮才离开。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大自然之美的诗歌。诗人以泉水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人通过“泉声落枕唤诗成”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夜晚被山泉声音唤醒,然后立刻吟成一首诗的生动画面。这里的“泉声落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被山泉声音吵醒的情景,而“唤诗成”则展现了诗人在听到泉水声音后,立刻产生创作的灵感,从而吟出诗句。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诗意和画面感。

“杰句中含万壑声”这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歌中的美感。这里的“杰句”,指的是优美的诗句;而“万壑声”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谷之间回荡的声音。诗人用“含”字,巧妙地将这两种声音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起看四更山吐月”这句则描绘了清晨四点钟时,诗人起床观看群山吐出的月亮的场景。这里的“四更”是指深夜时分,而“山吐月”则形象地表达了山间月光洒满的景象。这种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和动感。

“又扶藜杖到天明”这句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在欣赏完美丽的自然景色后,又拿起手杖继续前行,直到天色渐亮。这里的“扶藜杖”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行走过程中的状态,而“天明”则暗示了诗人的行程即将结束。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和启示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