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磊落人,啾唧倦吟讽。
聊将舒啸声,一为洗喧哄。
寄言枭獍徒,请勿恣嘲哢。
君看半岭间,依稀有鸣凤。
诗句释义:
高情恶喧嚣,结屋傍空旷。草堂寄云林,远目聊自放。偃蹇良不疑,世情真可抗。不知堂中人,谁同倚藤杖。
译文注释:
- 高情恶喧嚣:指远离世俗纷扰的高洁情怀。
- 结屋傍空旷:在宽敞的地方建房,以便远离嘈杂。
- 草堂寄云林:在山林间搭建的草堂。
- 远目聊自放:放眼远望,随意放松。
- 偃蹇良不疑:形容态度高傲,不受世俗影响。
- 世情真可抗:表示对世间虚伪的不屑。
- 不知堂中人:不知道园中的人是谁。
- 谁同倚藤杖:谁和谁一起倚靠着藤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高洁自守的隐士形象。首句“高情恶喧嚣”便透露出作者的志趣所在,他不愿被世俗的喧嚣所困扰,宁愿选择一座安静的屋子来寄托自己的心灵。接下来,“结屋傍空旷”进一步展现了他的选择,既靠近自然,也远离人群,以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草堂寄云林”,则是指他在山林之中建造的一个简朴的居所,这里的环境清幽,仿佛能够让人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远目聊自放”则是他对这种生活的写照,他喜欢在闲暇之余远眺远方,任思绪自由飘散。
“偃蹇良不疑,世情真可抗。”这两句表达了他对世俗虚伪的不满和反抗。在他看来,真正的人生应该超越世俗的欲望和诱惑,保持一颗纯真无邪的心。
最后一句,“不知堂中人,谁同倚藤杖。”则是一个疑问句,表达了对园中人的好奇和向往。他不知道园中的人是谁,他们是否也会像他一样,拥有一颗高洁而独立的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远离喧嚣,与自然为伴,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净。这种追求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