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山河一卷书,博闻疑是古潜夫。
金城未入职方考,玉座正披舆地图。
取虢不应须假道,胜齐终恐用真儒。
从来美玉劳三献,岂比巾箱袭珷玞。
永新贺升卿携中原六图相过,其论古名将出师道路形势可指诸掌为赋此诗
【注释】:永新:县名。历历山河一卷书,博闻疑是古潜夫。金城未入职方考,玉座正披舆地图。取虢不应须假道,胜齐终恐用真儒。从来美玉劳三献,岂比巾箱袭珷玞。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永新时和贺升卿的唱和之作。贺升卿,唐末五代人,字子华,一字子华子。以文学著名,与黄巢、王建交游,后仕南唐而亡。这首诗是和贺升卿的诗一起写的,所以有“和”字,和者,应和也,和声相应之意。贺升卿携中原六图而来,作者便和诗一首,诗中既表达了对贺升卿的敬仰,又赞美了贺氏之才华,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历历山河一卷书,博闻疑是古潜夫。”
“历历山河”,指的是山河的地理环境。“一卷书”,指的是书籍的载体。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手头的书籍上,记录的都是国家的山河大地。“博闻”指的是知识广博,“疑是”则是怀疑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知识广博,怀疑这书中所记的内容都是古代著名的将领们出师作战的地形地貌。
第二句的意思是说:“金城未入职方考,玉座正披舆地图。”
“金城”,是指城池。“玉座”,是指帝王的座位。“舆地图”,是指地图。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虽然还没有进入金城的军营,但我已经看过了地图,了解过了地形,知道敌人的动向。
第三句的意思是说:“取虢不应须假道,胜齐终恐用真儒。”
“虢”,是指国名。“齐”,是指国名。“胜”,是胜利的意思。“儒”,是指读书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如果去攻打虢国,那么就需要借助齐国的帮助才能成功,因为虢国并不强大;如果我们去攻打齐国,那么就会使用到真正的儒生,因为他们精通兵法。
第四句的意思是说:“从来美玉劳三献,岂比巾箱袭珷玞。”
“美玉”,是指珍贵的玉石。“劳”,是指劳动。“三献”,是指多次进献。“巾箱”,是指盛放东西的盒子。“袭珷玞”,是指一种石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曾经多次向君王进贡美玉,但是我们的进贡并不能让君王满意,我们的努力并不能得到君王的赏识。我们怎么能像巾箱里的宝石一样,被君王反复地利用呢?
整首诗通过对贺升卿的赞美和对自己处境的担忧,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