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游客竞繁华,宝马香轮带曲车。
不为来看招隐树,有谁肯顾野人家。
飞飞粉蝶须相映,皎皎银蟾色共夸。
今得审言诗胜画,传神何必赵昌花。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赵正则 - 指唐代诗人赵嘏,字正卿。
  2. 春深游客竞繁华 - 春天到来,游人众多,各自追求繁华景象。
  3. 宝马香轮带曲车 - 形容贵族的豪华马车和装饰华丽的轿车。
  4. 不为来看招隐树 - 不是为了来观赏隐居的大树(可能指某处著名的古树)。
  5. 有谁肯顾野人家 - 是否有人关心或照顾这偏远的农家。
  6. 飞飞粉蝶须相映 - 飞舞的蝴蝶相互衬托,形成美丽的景象。
  7. 皎皎银蟾色共夸 - 明亮的月亮与银色的蟾蜍共同被赞美。
  8. 今得审言诗胜画,传神何必赵昌花 - 现在得到赵嘏的诗胜过画作,描绘得如此生动,何必要学习赵昌的花卉画呢?

译文:
春风渐浓,游人纷纷竞逐繁华之景,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和装饰繁复的轿车,穿梭在城市中。他们并不为了游览那棵传说中的隐居大树,因为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又有谁会去关注那些遥远而平凡的农家呢?

在这美丽的春日里,飞舞的蝴蝶仿佛在空中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月光下的明亮,与银色的蟾蜍一同被人们所赞美,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春夜最美丽的背景。

能够欣赏到赵嘏的诗,其描绘之细腻,已超越许多绘画之作。在这样的艺术面前,我们是否还需要去学习赵昌的花卉画法,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美景。诗中的“春深游客竞繁华”表现了春天时人们外出游玩的情景,“宝马香轮带曲车”则形象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富贵与享乐。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表面的繁华之下,而是通过对比“不为来看招隐树”,引出了对真正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此外,“飞飞粉蝶须相映”,将自然中的和谐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今得审言诗胜画,传神何必赵昌花”更是点出了诗人对于传统绘画技法的超越。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面貌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