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仙圣典刑真,原庙功臣剑佩新。
归掩柴门无此梦,撚须画腹对斯人。
【注释】:
- 耸:形容山高耸入云。
- 寒图:指《二十四孝图》。
- 原庙:指祭祀孔子的庙宇,也称“太庙”。
- 功臣:指在孔子生前和身后都曾得到孔子的教诲而有所成就的人。
- 剑佩:指佩戴着宝剑和佩饰的武士或贵族。
- 柴门:指用柴草编成的简陋门。
- 撚须:用手握住胡须。
- 画腹:指在腹部画画写字。
- 斯人:这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首句“道山仙圣典刑真”,诗人以道山为背景,强调了仙圣的存在和其典刑的真理性。道山通常指的是道教修行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次句“原庙功臣剑佩新”,诗人回忆起孔子的原庙,那里的功臣们曾经受到孔子的教诲和指导,现在他们又重新得到了这些教诲和指导。这里的“原庙”可能是指孔子的庙宇,而“功臣”则可能是指那些曾经受益于孔子教诲的人。
第三句“归掩柴门无此梦”,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小院,没有了官场的繁华和喧嚣,没有了过去的种种烦恼和忧虑。这里的“无此梦”可能是指没有了那些与官场相关的梦,也可能是指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不再有那些官场上的争斗和算计。
末句“撚须画腹对斯人”,诗人坐在院子里,手握胡须,对着这位曾经给予他知识和智慧的人进行绘画。这里的“斯人”可能是指这位给予他智慧的人,也可能是泛指那位曾经给予他知识和智慧的人。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他对这位给予他知识的人深深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通过对“道山”、“原庙”、“功臣”等关键词的分析,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权力和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