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风和气借春来,雨足黄花越节开。
要识重阳真富贵,弟兄一日历三台。
【注释】
①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重九登高之习。
②雨足:雨水充足。
③越节开:越地的菊花在节日里盛开,象征着越地的风物。
④三台:指清都台、午饭读书台和神冈西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庆元戊午(1198)年重阳佳节时所作的一首咏怀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富贵荣华的淡泊之情。
开头两句“午风和气借春来,雨足黄花越节开”,诗人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画面,即当午时分,一阵和煦的东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此时雨水已经充足,菊花也开放了,正是赏菊的好时节。诗人抓住这一时机,与兄弟一起登上清都台、午饭读书台和神冈西台赏菊。这里诗人用“雨足”一词,既点明了时令,又暗示了天气的变化;用“越节开”一词,不仅表明了时序,而且表现了越地风光的明媚。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借”字,将“午风”、“和气”、“春来”与“黄花”联系起来,使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
中间两句“要识重阳真富贵,弟兄一日历三台”,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首先说:“要认识重阳的真正含义,就是兄弟三人共度三台。”这里的“重阳”二字,既是对前面“午风和气借春来”一句的具体化,也暗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接着他又说:“要认识重阳的真正含义,就是在兄弟三人一起度过这一天。”最后,他说:“要认识重阳的真正含义,就是弟兄三人一起走过三台。”这两句中,诗人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将“三台”一词重复使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并突出了“弟兄”二字。这样写,既显得十分亲切自然 ,又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富贵荣华的淡泊之情。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 、抒发自己的情感 ,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富贵荣华的淡泊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流畅 ,意境开阔明快 ,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