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本自读儒书,晚外形骸付六如。
摩诘文殊俱默默,从教似我与非吾。
这首诗的译文是:弟兄们本来都在读儒书,后来都抛弃了世俗的形骸。摩诘、文殊都默默地不说话,任由我像他们一样也说“非吾”,但又不是真正的“非吾”。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兄弟本是读书人,到了晚年都放弃了世俗的形骸。
摩诘、文殊都默默无语,任由我如他们般也说“非吾”,但又不是真正的“非吾”。
注释:
福寿院僧净皋写予及子中兄真求赞次子中韵:僧人净皋为作者及其弟弟子中所写的赞美之作,其中第二句是“子中”韵律。
弟兄本自读儒书,晚外形骸付六如:兄弟姐妹原本都在读儒家的书,但到了晚年都放弃了世俗的形骸。
摩诘文殊俱默默,从教似我与非吾:摩诘(唐代诗人白居易)、文殊(佛教中的菩萨)都默默地不说话,任凭我如同他们那样,也说“非吾”,但又不是真正的“非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表达了作者对兄弟们深厚的情谊和对他们人格特质的赞美。通过描绘兄弟们在阅读儒家书籍时的形象和他们对于佛教的理解,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的执着态度,即使放弃了世俗的形骸,也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