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飨严三岁,邦彝重九筵。
祖宗垂统大,天地著功全。
惟睿崇昭报,于时展吉蠲。
发挥皇祐日,润色绍兴年。
稽古千龄契,斋心十日专。
揭名新扁榜,书册屏荤膻。
假庙阴云剥,升禋皓月团。
无风摇烛影,有瑞灿星躔。
不值连宵雨,那彰倏霁天。
贰觞犹翼翼,百拜愈乾乾。
归次徒劳奏,回班特许朘。
贺仪随仗入,霈泽御楼宣。
献胙金丝合,簪花锦绣鲜。
慈皇颜有喜,圣孝古无前。
和气腾都邑,欢声遍海壖。
祺祥应曼羡,寿禄自绵延。
臣也刍荛贱,恩斯雨露偏。
执绥华盖里,草赦玉堂边。
第颂甘居后,逢辰幸独先。
四方今日靖,申诵我将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全诗共有四十个字,分为十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析:
第一句:“亲飨严三岁,邦彝重九筵。”
- “亲飨”:亲自祭祀,表示尊重和敬意。
- “严三岁”:指三年的庆典。
- “邦彝”:古代礼器,这里代指国家大事。
- “重九筵”:指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宴会。
第二句:“祖宗垂统大,天地著功全。”
- “祖宗”:指祖先和宗庙。
- “垂统”:延续传承。
- “大”:形容影响深远。
- “天地”:泛指自然界。
- “著功全”:功绩显著,成就巨大。
第三句:“惟睿崇昭报,于时展吉蠲。”
- “惟睿”:只有睿智的人。
- “崇昭报”:尊崇和回报。
- “于时展吉蠲”:在这个时候展现吉祥和免除灾难。
第四句:“发挥皇祐日,润色绍兴年。”
- “发挥”:发扬光大。
- “皇祐”:皇帝的恩泽。
- “润色”:润饰修饰。
- “绍兴年”:指绍兴年间的年份。
第五句:“稽古千龄契,斋心十日专。”
- “稽古”:回顾历史。
- “千龄契”:千年的缘分。
- “斋心十日专”:专心致志地学习十天。
第六句:“揭名新扁榜,书册屏荤膻。”
- “揭名”:揭开名字。
- “新扁榜”:新的匾额。
- “书册屏荤膻”:书写书籍并去除书中的荤腥之物。
第七句:“假庙阴云剥,升禋皓月团。”
- “假庙”:暂时借用的庙宇。
- “阴云剥”:乌云消散。
- “升禋”:祭天。
- “皓月团”:明亮的月光。
第八句:“无风摇烛影,有瑞灿星躔。”
- “无风”:没有风。
- “摇烛影”:烛光摇曳。
- “有瑞”:有吉祥的事情发生。
- “灿星躔”:灿烂的星星。
第九句:“不值连宵雨,那彰倏霁天。”
- “不值”:不值得。
- “连宵雨”:连夜的雨。
- “那彰”:哪里能够显示。
- “倏霁天”:忽然晴朗的天空。
第十句:“贰觞犹翼翼,百拜愈乾乾。”
- “贰觞”:两次饮酒。
- “犹翼翼”:谨慎小心。
- “百拜”:一百次拜谢。
- “愈乾乾”:更加虔诚恭敬。
第十一句:“归次徒劳奏,回班特许朘。”
- “归次”:返回原位。
- “徒劳奏”:徒劳无功的奏请。
- “回班”:回到原职位。
- “特赐”:特别赐予。
- “朘”:减少、削减。
第十二句:“贺仪随仗入,霈泽御楼宣。”
- “贺仪”:祝贺的礼物。
- “随仗入”:跟随着皇帝的队伍进入。
- “霈泽”:大雨如注。
- “御楼宣”:在御楼上宣布。
第十三句:“献胙金丝合,簪花锦绣鲜。”
- “献胙”:进献祭品。
- “金丝合”:用金丝装饰的盒子。
- “簪花”:插在头上的花。
- “锦绣鲜”:色彩鲜艳。
第十四句:“慈皇颜有喜,圣孝古无前。”
- “慈皇”:慈爱的皇帝。
- “颜”:脸色。
- “有喜”:非常高兴。
- “圣孝”:圣明的孝道。
- “古无前”: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
第十五句:“和气腾都邑,欢声遍海壖。”
- “和气”:和谐的气氛。
- “都邑”:城市。
- “欢声”:快乐的歌声。
- “遍海壖”:传遍整个海边地区。
第十六句:“祺祥应曼羡,寿禄自绵延。”
- “祺祥”:吉利的祥瑞。
- “应曼羡”:非常值得羡慕。
- “寿禄”:长寿和福禄。
- “自绵延”:自然延续。
第十七句:“臣也刍荛贱,恩斯雨露偏。”
- “臣也”:我只是一个臣子。
-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 “贱”:谦称自己地位低微。
- “恩斯雨露偏”:您的恩惠就像雨露一样普遍和滋润。
第十八句:“执绥华盖里,草赦玉堂边。”
- “执绥”:握着车辕上的绳索(古代官员出行时手持的一种长柄工具)。
- “华盖里”:皇帝的车驾中设有遮阳的车盖。
- “草赦”:宽恕犯人(古代一种刑罚,即赦免罪犯)。
- “玉堂边”:皇宫内院(古代皇宫内部建筑)。
第十九句:“第颂甘居后,逢辰幸独先。”
- “第颂”:排在最后称赞(古代一种礼节,即向君主表达赞美之情)。
- “甘居后”:甘愿排在最后。
- “逢辰”:遇到合适的时机。
- “幸独先”:有幸排在最前面。
第二十句:“四方今日靖,申诵我将篇。”
- “四方”:全国各地。
- “今日靖”:今天平安无事。
- “申诵”:重申(古代一种礼节,即向君主表达感谢之情)。
- “将篇”:即将写成的篇章(古代一种文体,即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