轲称仁无敌,传谓礼可已。
东鞮及北女,会见朝玉戺。
南山竹易殚,陛下功难纪。
儒馆谩献歌,将奈词之骳。
释义:
轲称仁无敌,传谓礼可已。
轲指战国时著名的辩士苏秦,他游历列国推行合纵抗秦策略,使秦国不敢东出函谷关,故说“轲称仁无敌”。
传谓指《左传》,记载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认为祭祀的鬼神不能与礼相违。
东鞮及北女,会见朝玉戺。
东、北指匈奴,因在北方边境,所以用“东靬”、“北虏”来称呼他们。玉戺指玉门关,汉朝和西域各国相通的要道,是汉朝的边防重镇。
南山竹易殚,陛下功难纪。
南山指华山,华山以产竹子而著名,这里指华山上的竹子。殚即尽,穷尽。陛下是指皇帝陛下。功难记指功绩难以记载。
儒馆谩献歌,将奈词之骳:
儒学机构中空泛地献上歌颂的诗篇,我担心这歌颂会显得苍白无力。
儒馆指太学或国子监等儒学机构。谩即徒然。骳同“脆”。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对宋仁宗庆历年间史浩进奉的《恭和御制赐史浩古风诗》的批语之一。
诗的第一句点明史浩的为人,即史浩有仁爱之心,没有私心。第二句指出史浩虽然有仁爱之心,但有时也会犯错误,如在《论语·颜渊》中有记载:“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以其君霸,可谓远乎?’曰:‘人未有不自侮而不自辱者,此之谓乎’,‘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见管仲虽为一国之相,但他的仁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反而被一些小人所污蔑。第三句说明史浩虽犯了错误,但并非不可救药。第四句指出史浩虽有错误之处,但并未影响他的功绩,相反,他所做的工作却无法被记载。最后一句则是对史浩进奉的歌颂诗篇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