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宝庆老人言,不见亲郊四十年。
何幸圣时瞻盛举,咏歌留作画图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曾闻宝庆老人言,不见亲郊四十年”意思是:我曾听宝庆的老人说起过这件事,但已四十年了没有举行过亲郊礼。
“何幸圣时瞻盛举,咏歌留作画图传”意思是:多幸在圣人之时能看到这盛世盛典,我吟诗歌颂,希望把这种盛大的情景流传下去,成为画卷上的美好记忆。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庆祝皇帝南郊大祀而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的向往之情。首二句点出“南郊”,写皇帝举行南郊大祭之事,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典。“南郊”是指帝王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唐时规定,皇帝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到京城南面设祭坛祭天。皇帝亲自参加南郊大祭,说明皇帝有崇高的地位和尊严,也表现了国家太平、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宝庆老人”即指宝庆年间的老人,这里借指诗人自己。“宝庆老人言”即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听说的宝庆年间的事。当时因久旱不雨,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诗人对此十分痛心。“圣时”指圣明的时代。“盛举”指盛大隆重的典礼。“瞻盛举”即观看盛大的典礼。“圣时瞻盛举”指在圣明时代能观赏到如此盛大的典礼,是值得庆幸的。“咏歌”是歌唱,“咏歌留作画图传”意为歌颂这次盛典,希望它能被绘制成图画,流传下来。“圣时”指的是皇上在位的时候,“圣时瞻盛举”即圣明时期目睹了盛举,这是值得庆幸的。诗人用一个典故,表明自己对皇上盛世盛典的赞颂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答案】
曾闻宝庆老人言,不见亲郊四十年。
何幸圣时瞻盛举,咏歌留作画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