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长老已寻真,禅室空存锡杖新。
自是屋梁留夜月,可怜飘泊系留身。

【注释】

夜宿方广:夜晚住宿在方广寺中。长老:指寺庙的主持或长老,即僧人。守荣化去:守荣法师圆寂而去(即去世)。敬夫:作者的朋友。感而赋诗:因感慨而作诗。次韵:应和原诗韵律而作的诗。次韵诗:同一首诗的另一种韵律形式。

【赏析】

《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全诗共三联。首联写守荣法师圆寂而去;颔联写守荣法师留下的锡杖与禅室,以及屋梁上悬挂的月亮;颈联写出了守荣法师生前为他人着想,死后仍留人牵挂,可怜可悲的一生。

这首诗表达了对守荣法师圆寂离去后空荡的寺院的惋惜和哀叹之情。

首句“上方长老已寻真”中的“上方”是指佛教语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即佛国净土。这里借指佛教圣地。

第二句“禅室空存锡杖新”写的是守荣法师圆寂前住过的僧房。“空存”说明僧房无人居住。“锡杖”,佛教中僧人行走时的道具,用竹制,两头有环,可以挂念珠、火种等物。“新”,是说守荣法师圆寂时,锡杖仍在僧房里,没有随法师而去,表明守荣法师生前十分重视修行。

第三句“自是屋梁留夜月”承接上句。屋梁上挂着的是守荣法师圆寂后的遗照。这一句写得很美,“自是”二字,点出了遗像挂在屋梁上这一细节,表现了守荣法师的形神俱在。“夜月”则点出时间是在夜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照得守荣法师遗像通明,使人不禁想起他生前修道的情景,又增添了几分凄清之感。

末两句“可怜飘泊系留身”,“可怜”是可叹的意思。“飘泊”指流落不定的生活。“系”字写出了遗像被挂在屋梁上,仿佛在牵挂着守荣法师一样。“可怜”一词,既写出了守荣法师生前为人着想、不为自己打算的可贵精神,又写出了守荣法师圆寂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和思念之心。

此诗通过描写守荣法师圆寂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守荣法师的深切缅怀之情和对其一生所作所为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