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芒曾动少微星,一水溶溶叠嶂横。
落日渔舟吹远笛,断烟戍屋带荒城。
沙鸥欲近如招隐,关树无多亦厌兵。
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边关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戍楼、沙鸥、烽火等元素,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惜。
第一句“寒芒曾动少微星”,描述了在寒冷的环境中,星光闪烁的景象。这里的关键词“寒芒”和“少微星”都是形容星光的特点,而“曾动”则表达了星光的动态美。
第二句“一水溶溶叠嶂横”,描绘了一幅水墨画般的景象。其中“一水”指的是一条小溪,“溶溶”形容水流的流动状态,“叠嶂横”则描绘了山峰层层叠叠,横亘于水面之上的景象。
第三句“落日渔舟吹远笛,断烟戍屋带荒城”,描写了夕阳下的渔民和戍楼的景象。其中“落日”指的是夕阳西下,“渔舟”指的是渔船,“远笛”则是渔民吹奏的笛声,“断烟戍屋带荒城”则是描绘了戍楼周围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第四句“沙鸥欲近如招隐,关树无多亦厌兵”,描述了沙鸥想要靠近的情景,以及关树的数量并不多却让人感到厌倦战争的情绪。其中“招隐”指的是隐居生活,“关树”则是指关塞上的树木,“厌兵”则是厌恶战争的意思。
第五句“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回忆了莺啼花开的美好时光,那时的笙歌四起,春天的气息弥漫。其中“亭外路”指的是亭子外的小路,“太平箫鼓”则是形容和平时期的音乐氛围,“沸春声”则是形容春天的声音热闹非凡。
这首诗通过对边关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惜。同时,诗人也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