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山宝阁照崔嵬,山鸟山云自去来。
竹籁晓和幽梵合,藤花春入古松开。
丹空遗灶形难蜕,草暗孤城首重回。
处士凄凉犹是晋,庐山莲社许参陪。

瑞安院

倚山宝阁照崔嵬,山鸟山云自去来。
竹籁晓和幽梵合,藤花春入古松开。
丹空遗灶形难蜕,草暗孤城首重回。
处士凄凉犹是晋,庐山莲社许参陪。

逐句释义:

  1. 倚山宝阁照崔嵬: 描述一座高耸入云的宝阁,它依靠着山壁而建。这里,“倚”表达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崔嵬”则形容山峰的高峻。
  2. 山鸟山云自去来: 描绘了山中的景象,鸟儿自由地飞翔,云彩随风飘动,它们不受约束,自由移动。
  3. 竹籁晓和幽梵合: 早晨的竹林中传来阵阵风声,与宁静的佛教诵经声音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幽静祥和的氛围。
  4. 藤花春入古松开: 春天到来时,藤萝缠绕在古老寺院的门上,增添了几分生机。
  5. 丹空遗灶形难蜕: 描述一个古老的火炉,其形状已经难以辨认,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6. 草暗孤城首重回: 暗示着在阴暗的草中,有什么东西(可能是人)在孤独的城中重新出现。
  7. 处士凄凉犹是晋: 这里的“处士”指的是一位隐逸的文人,他虽然感到悲伤,但仍然保持着晋代遗风的文化追求。
  8. 庐山莲社许参陪: 最后一句提到了庐山上的佛寺和僧侣们,表明作者希望有机会加入这些修行者,共同探讨佛法。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观图。诗人以山、鸟、云、竹等自然元素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佛教文化的元素,如“幽梵合”、“梵”字在此处可能是指佛寺中的诵经声;“处士”则代表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既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