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迥云连屋,溪晴水绕畦。
半生嗟薄宦,随处惬幽栖。
散策寻遗迹,披尘识旧题。
夕阳催上马,不到宝峰西。
这首诗是诗人在赤松迫于还城时,与枢密诸丈游宝峰之集的情景。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解析:
- 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于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于诗
- “陪枢密诸丈”指的是陪同枢密诸位官员出游。
- “游赤松迫于还城阻”意味着由于回城的原因,不得不游赤松山。
- “为宝峰之集情见于诗”说明这次聚会是为了在宝峰山上举行,而诗人对此感到高兴,并将这种情感表现在了诗歌中。
- 村迥云连屋,溪晴水绕畦
- “村迥”形容村庄远离喧嚣,显得宁静。
- “云连屋”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仿佛连接着房屋,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溪晴水绕畦”描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晴朗的天空下流淌过田间,增添了一份生动的画面感。
- 半生嗟薄宦,随处惬幽栖
- “半生嗟薄宦”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一种感叹。
- “随处惬幽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觉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 散策寻遗迹,披尘识旧题
- “散策”指散步,寻找曾经的痕迹。
- “披尘识旧题”表示通过触摸尘土来辨认过去的诗句和题词。
- 夕阳催上马,不到宝峰西
- “夕阳催上马”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情景,人们被催促着离开。
- “不到宝峰西”意味着因为日落而无法到达宝峰山的西边,暗示了一种遗憾或无奈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陪同枢密诸丈游宝峰山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官场生活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意境和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