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根流出泻寒声,冷沁禅关竹树清。
气泄化胎飞宝锡,岩开冰谷愧尘缨。
鹤林月浪秋常浸,龙海波涛夜忽惊。
分我一瓢苏旱岁,化为霖雨泽苍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咏物诗,以梵天寺的泉为题。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云根流出泻寒声,冷沁禅关竹树清。

  • 云根: 指泉水从山中云雾缭绕的岩石上流出,形容泉水的源头与高耸入云的山峦相连。
  • 泻寒声: 泉水流淌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 冷沁禅关: 禅关通常是指修行者修行的地方,这里用“冷沁”来形容泉水清凉,给人以宁静之感。
  • 竹树清: 竹林和树木因泉水的滋养而显得格外清新,这里的“清”字形容泉水给周围环境带来的清新气息。

气泄化胎飞宝锡,岩开冰谷愧尘缨。

  • 气泄: 指泉水流动时散发出的气息。
  • 化胎: 佛教用语,指佛性或佛身。这里用“化胎”来形容泉水如同佛性般纯洁无瑕。
  • 宝锡: 锡是一种金属材料,常用来制作锡杖,这里比喻泉水如同宝物一般珍贵。
  • 岩开冰谷愧尘缨: 岩洞因为泉水的滋润而变得不再寒冷,如同冰雪消融,但自己却感到羞愧,因为自己原本只是尘埃中的一根小草。这里的“愧”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渺小与泉水伟大之间对比的感慨。

鹤林月浪秋常浸,龙海波涛夜忽惊。

  • 鹤林: 指的是山林,这里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
  • 月浪秋常浸: 月光下的水面波纹如同波浪一般摇曳生姿,秋天的景色常常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 龙海波涛夜忽惊: 夜晚的龙海上波涛汹涌,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这里的“惊”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之情。

分我一瓢苏旱岁,化为霖雨泽苍生。

  • 分我一瓢: 诗人将自己需要的泉水舀取一部分。
  • 苏旱岁: 缓解干旱之年。在这里,泉水被比喻为能够带来生机的雨露,能够滋润干渴的土地和农田。
  • 化为霖雨泽苍生: 将泉水转化为雨水,滋润大地,惠及百姓。这里的“霖雨”是指连续不断的雨水,而“泽苍生”则意味着让广大的百姓受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梵天寺泉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佛法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泉水特性的描述,展现了泉水清澈、纯净的特点,同时借由泉水的滋润作用,表达了自己对于普渡众生、造福社会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