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松间石,如侬未易知。
世情只益睡,不是学希夷。
【注释】:
张尚书:指唐代诗人张九龄。
松间:松林里。
睡道士:指陶渊明。《晋书》记载:陶渊明在官期间,因看不惯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他常在园中采摘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隐居生活。
“高枕”两句:意谓你如陶渊明那样高卧,我虽知世事,但并不为世情所动,也像陶渊明一样高卧闲居,不为世俗所动。
益:增加,加深。
学希夷:学道者,指道教的修炼者。
【赏析】:
首句写自己安眠于幽静的松林之中,高枕无忧,自得其乐,仿佛与世无争。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名利看淡,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第二句写诗人虽然知道世事,却并不为世情所动,依然保持自己的清白之身。这里的“世情”一词,既指世间的纷扰和诱惑,又暗含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厌恶。
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独立人格。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不屑一顾和对于高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末句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诗人通过对比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家修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高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家修炼思想的认同和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