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乃阳生节,常居子月中。
计年章在即,是日朔应同。
一叶阶蓂长,飞灰嶰管通。
元来初吉旦,恰是六阴终。
料得云书际,还嗟饩礼隆。
如何太初历,辛巳谩求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中描绘了农历新年(正月初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化的感慨和无奈。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至朔同日(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2. 至乃阳生节:到了阳春时节,也就是春天来临的时候。
  3. 常居子月中:通常都居住在子时,即晚上十一点到一点这个时间段。
  4. 计年章在即:计算年份时,发现这一年的开始就是这一天。
  5. 是日朔应同:这一天,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应该与太阳同时升起。
  6. 一叶阶蓂长:台阶上生长的蓂荚(一种植物),叶子一片比一片长。
  7. 飞灰嶰管通:飘落的灰烬通过竹管传来声音。
  8. 元来初吉旦,恰是六阴终:原来这是一年的开端,正好是阴历六月结束的时候。
  9. 料得云书际,还嗟饩礼隆:预料到会有云彩书写的天文记录,感叹礼节繁复。
  10. 如何太初历,辛巳谩求工:如何能够像古代的《太初历》那样准确无误地预测天象,徒劳无功地寻求精确。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农历新年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他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如蓂荚的生长和飞灰的声音,联想到了天文历法,从而引发对古代历法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传统礼制的批评,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