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苔痕新晞六月雪,木势旧偃千年风。
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浮生元自有超脱,地上可怜悲攓蓬。

这首诗以光相寺为背景,通过描绘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我们来看第一句:“光相寺”。光相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这里的风景独特,四季分明,尤其是山顶一年四季如同大冬一般寒冷,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芳花芳草春自融。”春天到了,光相寺周围的花草都盛开了,色彩斑斓,香气四溢。这些鲜花绿草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里的“融”字,意味着和谐、融合,象征着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第三句:“苔痕新晞六月雪,木势旧偃千年风。”这句话描绘了光相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六月时节,虽然天气炎热,但山上的苔藓却生长得异常茂盛,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大雪。同时,山中的树木也显得格外古老,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韧不拔。这里的“晞”字,意为晒干,形容六月的阳光照射在苔藓上,使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而“偃”则是指倒下,这里用来形容古树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

第四句:“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光相寺周围的天空景色。云彩变幻莫测,仿佛是大自然的画师,为人们绘制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而太阳则从东方升起,穿过云层,照亮了整个世界。这里的“日轮”,指的是太阳,表示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而“行虚空”则是说太阳在空中运行自如,不受任何阻碍。

第五句:“浮生元自有超脱,地上可怜悲攓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短暂,世事纷扰,不如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这里的“浮生”指的是人世间的繁华与喧嚣,而“攓蓬”则是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孤独或凄凉。诗人用这个意象来形容自己身处尘世,却感到无比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光相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风光,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