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故多病,老年知不堪。
何须看公案,只此是真参。

【注释】

《初秋二首》是元代诗人刘因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写人生之老,以“何须看公案”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超然态度和旷达胸襟,表达了一种对人生世事的淡泊、宁静、超脱的心态。

【赏析】

刘因字梦桂,号东山,元代著名诗人、学者,有《诚意伯文集》。他早年即以文章知名,尤长于五言古诗,风格沉郁顿挫。《初秋二首》是其晚年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一、二句写壮年多病。刘因生于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卒于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享年六十岁。在刘因的一生之中,他经历了南宋灭亡与元朝统治的时代。由于战乱,他的生活颠沛流离,饱尝了人间的艰辛。因此,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悲怆之情,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坎坷经历。

三、四句写老年不问政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何必去管那些官场的公事呢?只应该静心参究这些道理啊!”这里的“看公案”是指处理政务,“真参”是指参悟真理。刘因认为,人应该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自由,而不应被世俗所困扰。

五、六句写超然物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什么还要执着于世间的名利和地位呢?只要能够参透这世间的道理,就足以了。”这里的“公案”指的是世间的一切事物,“真参”是指真正的智慧和道理。刘因认为,人应该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自由,而不应被世俗所困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他主张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自由,而不是被世俗所困扰。这种态度既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