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富清丽,城府尘事并。
我独数能来,不负双眼明。
骚骚残絮罢,飐飐新荷成。
岁华日夜好,游子能无情。
午阴酿初暑,稍喜巾袂轻。
小风吹鬓毛,将我入松声。
崖寺金碧暗,石泉肝胆清。
寿藟万蛟舞,灵峰双髻撑。
仙人昔来游,笔墨上朱甍。
举臂寻丈高,聊得儿童惊。
老矣谢狡狯,题诗记吾曾。
【注释】:
西湖:即浙江杭州的西湖,风景秀丽。
城府:指京城。尘事:官场中繁杂的事情。
数能来:多次来访。
骚骚:形容荷叶上落花的声音。飐(zhǎn)飐:风吹荷叶翻飞的样子。
岁华:岁月。
午阴:中午的阳光。酿:酝酿。初暑:开始的夏季。
稍喜:稍稍感到愉快。巾袂(mèi):古代官员外出时所戴的披肩,这里泛指衣服。
小风:微风。鬓毛:头发。入松声:听松涛声。
崖寺:山顶的寺庙。金碧:黄金和碧玉制成的装饰物。肝胆清:比喻心地清白、光明磊落。
寿藟:一种植物,长在石头上,古人常用它作书签。万蛟舞:千万条蛟龙飞舞。
灵峰:山峰。双髻(jì)撑:指两座山头像两个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
仙人:指神仙。朱甍(méng):红色的屋脊,古代宫殿建筑的屋顶装饰。
举臂:举起手臂,形容动作大而有力。寻丈:一丈左右。儿童:小孩子。
老矣:年老体衰,这里指游子不再年轻。狡狯(kuài):狡猾,不老实。谢:推辞。
题诗:写下诗来。曾:曾经。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灵隐寺游览时的即景之作,表现了诗人游历名山胜景时的豪情壮志。
首联“游灵石山寺”交代了题意,点明这是一首山水游览诗。全句以简括的语言勾勒出灵岩山寺雄奇壮丽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联“西湖富清丽,城府尘事并。”写灵岩山寺的景色,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这里用“富”和“并”这两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灵隐寺周围环境的美丽和宁静,也暗示了城市中的种种烦恼和琐事都与这里的美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于世俗之烦扰的不屑一顾。
第三联“我独数能来,不负双眼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前来灵隐寺的情景。诗人用“独”字表达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热爱。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不负双眼之明,享受这片美景。
第四联“骚骚残絮罢,飐飐新荷成。”描绘了湖面的景象。诗人用“骚骚”、“飐飐”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荷叶上的残花落地后随风飘散,而新的荷叶则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第五联“岁华日夜好,游子能无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岁华”一词,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两句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第六联“午阴酿初暑,稍喜巾袂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午后的感受。诗人用“午阴”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太阳高照下的炎热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有些烦躁。然而,当他稍微感觉到一丝凉意时,他又不禁感到喜悦,因为那正是他所需要的清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变化。
第七联“小风吹鬓毛,将我入松声。”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午后的感受。诗人用“吹”字表达了微风带来的清凉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有些烦躁。然而,当他被微风轻轻吹过的时候,他又感到了一种宁静和舒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变化。
第八联“崖寺金碧暗,石泉肝胆清。”描绘了寺庙和泉水的场景。诗人用“金碧”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辉煌和庄严,同时也暗示了寺庙中的清净和安宁。然而,当诗人走近泉水时,他又觉得那泉水如同自己的肝胆一样清澈透明。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第九联“寿蘞万蛟舞,灵峰双髻撑。”描绘了瀑布和山峰的场景。诗人用“寿蘞”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瀑布的力量和壮观。同时,当诗人看到那两座山峰时,他又觉得它们如同两个女子的发髻一样高耸入云,美丽动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想象。
第十联“仙人昔来游,笔墨上朱甍。”描绘了历史人物和建筑的场景。诗人用“仙人”一词,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曾经来过这个地方并留下了美好的传说和故事。同时,诗人还用“笔墨上朱甍”这一典故来赞美那些文人雅士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这两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第十一联“举臂寻丈高,聊得儿童惊。”描绘了诗人仰望天空的场景。诗人用“举臂”一词表达了自己想要更高更远的地方寻找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当他抬头看到天空中的星星点点时,他又觉得这些星星就像是孩子们的眼睛一样明亮可爱,让他忍不住想要去触摸和感受它们的存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想象。
第十二联“老矣谢狡狯,题诗记吾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展望。诗人用“老矣”一词来形容自己已经年老体衰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时光。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悲伤或沮丧,反而以一种豁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衰老和变化。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一句“题诗记吾曾”,则意味着他将继续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此来纪念过去的时光并展望未来的未来。
这首诗以游灵隐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眼光,让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