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壤郭有道,文献今在兹。
啄啄家鸡群,见子野鹤姿。
尘笼万里心,择食中夜饥。
拙宦避捷径,瘴风吹鬓丝。
平生杏园友,把酒天南陲。
何敢吏朱浮,但喜见紫芝。
问君今何适,旧圃馀荒畦。
提携汉阴瓮,岁晚俱忘机。
勿开衡山云,恐惊隐沦栖。
定肯从君游,岁晚攀桂枝。
我亦理吴榜,春湘绿蘋齐。
风蒲为谁落,之子同襟期。
丁宁祝融峰,将迎两枯藜。
一望五千里,共洗蛮烟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 天壤郭有道,文献今在兹。
- 这是第一句,意译为“天地之间有德行的人,他的事迹就像书籍一样流传至今”。郭有道可能指的是郭子仪(唐代名将),他因忠诚和功绩被尊为“天壤”之辈。这里用“天壤”来形容郭子仪的品德高尚,其事迹如典籍般流传。
- 啄啄家鸡群,见子野鹤姿。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普通的家鸡见到了高贵的野鹤。这象征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在相遇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或评价。
- 尘笼万里心,择食中夜饥。
- 这是第二句,意译为“我的内心被尘世所困扰,深夜里还感到饥饿”。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挑战,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 拙宦避捷径,瘴风吹鬓丝。
- “拙宦”指平庸的仕途,“避捷径”表示不愿意走捷径而选择正直的道路。“瘴风吹鬓丝”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因长期生活在瘴疠之地而头发变白的情况。
- 平生杏园友,把酒天南陲。
- 这句话意味着诗人与曾经一起在杏园饮酒的朋友们共度时光,他们一起享受着宁静美好的时光。
- 何敢吏朱浮,但喜见紫芝。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尊敬之情。“吏朱浮”可能是对某个官员的称呼,而“紫芝”则是灵芝的一种,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诗人不敢以吏的身份去接触朱浮,但他非常高兴见到像紫芝这样的朋友。
- 问君今何适,旧圃馀荒畦。
- 诗人询问友人的近况,并提到自己过去的田地已经荒芜。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友人当前境遇的关切。
- 提携汉阴瓮,岁晚俱忘机。
- “提携汉阴瓮”可能是指诗人和朋友共同劳作的场景,或者是指两人在寒冷的冬天互相扶持的情景。这里的“岁晚”指的是年老的时候。”俱忘机”意味着双方都忘记了世俗的欲望和功利。
- 勿开衡山云,恐惊隐沦栖。
- 诗人警告朋友不要打开那片被云雾笼罩的山脉,以免惊扰了隐居者。这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维护。
- 定肯从君游,岁晚攀桂枝。
-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和友人一同攀登桂枝,象征着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岁晚”指的是晚年。
- 我亦理吴榜,春湘绿蘋齐。
- 诗人自比为管理吴地的榜文,暗示自己在官场上的清正廉洁。”春湘绿蘋齐”则可能是指春天时的江水清澈,蘋草繁茂的景象。
- 风蒲为谁落,之子同襟期。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风蒲”可能是指随风飘落的蒲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之子同襟期”则表明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和期待。
- 丁宁祝融峰,将迎两枯藜。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祝融峰”可能是指祝融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两枯藜”则是指两种枯萎的植物,可能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
- 一望五千里,共洗蛮烟悲。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和友人站在高处远眺,面对着遥远的天际线,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哀愁。”洗蛮烟悲”则表达了他们共同面对的艰难困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田园、友情别离等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家鸡、野鹤、尘埃、瘴气、杏园、天南陲、紫芝等,形成了一种深邃而丰富的艺术效果。整首诗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