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披九顶云,右送大峨月。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玻瓈濯锦遥相通,指麾大渡来朝宗。川灵胥命各东去,我亦顺流呼短篷。
诗无杰语惭风物,赖有丹青传小笔。仍添诗客倚栏看,令与山川相映发。
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注释】

万景楼:在四川省乐山市。左披:左顾,指左看。九顶云:指峨眉山。右送:指右顾,指右瞻。大峨月:指岷江上流的明月。残山剩水:指四川盆地中的残山剩水。不知数:无法计数。一一当楼供胜绝:形容万景楼的美景如画,美不胜收。玻瓈濯锦:指乐山的佛光,即日出时佛光映照着锦绣般的乐山。遥相通:远远相连。指麾:指挥,指手划脚。川灵:指四川的神,也指四川的水。胥命:都命令。东去:向东流走。我亦顺流:我也要顺着江水漂流而下。呼短篷:呼唤着轻快的小舟。无杰语:没有佳句。风物:指自然景色。丹青:绘画,这里指诗人自己。小笔:即小诗。仍添:又增添。倚栏看:凭栏而观。令与山川相映发:使得与周围的山水相辉映。龙弯:指岷江弯曲处。绕乌尤:绕着乌尤山。栋云帘雨邀人留:栋云帘雨,形容云雾缭绕,雨帘纷飞的景象。邀人留:使人留连忘返。若为:哪能。唤得:召唤得到。涪翁:指唐代诗人杜甫。起:起来,即被召唤的意思。西南第一楼:指乐山大佛,是四川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当时作者任成都县丞、通判梓州事(《宋史·文苑传》)。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在游览名胜古迹时的豪情壮怀,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首联写登临万景楼所见景色,以“左披”“右送”二字领起,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左面眺望峨眉九顶,云雾缭绕;右面远眺大渡河头,皎洁明亮的月光洒满江河。“残山剩水”四字概括了全诗的意境。“一一当楼供胜绝”,意思是说这千峰万壑的自然景色,无不在楼前尽收眼底,使万景楼成为天下第一奇观。

颔联进一步描写万景楼的美景,它由远及近。“玻瓈濯锦”“指麾大渡”,形象地描绘出乐山佛光的神奇景象。“川灵”两句是想象之词,说四川的水系都听从命令,向东方奔流而去,诗人乘船顺流而下,仿佛听到了四川人民对诗人的欢迎声。

颈联写诗人登楼后的心情和行动。“诗无杰语惭风物,赖有丹青传小笔。”意思是说诗人虽无佳句,但凭藉绘画来赞美风光,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仍添诗客倚栏看,令与山川相映发。”意思是说诗人又增添了许多欣赏万景楼的游客,他们在这里赏景吟诗,与万景楼的美景交相辉映。尾联写诗人的感慨之情。“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意思是说岷江蜿蜒曲折,绕过乌尤山;云雾弥漫,雨帘飞舞,令人留连忘返。“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叫到杜甫出来,请他为万景楼题写匾额,那该是多么荣幸啊!

此诗写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既写了万景楼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又借写景抒怀,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