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前山复后山,宿烟收尽薄生寒。
吟鞭忽指松梢月,绝胜城中楼上看。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明确答题方向;然后根据要求对诗句进行分析,如“路转前山复后山,宿烟收尽薄生寒”是写景,从“路转”、“宿烟”、“收尽”、“生寒”等词可以看出来,“吟鞭忽指松梢月”是抒情,由“吟鞭”可知是诗人自作诗,由“指松梢月”可知抒发的是思乡之情,由“绝胜城中楼上看”可以得知诗人的自豪感。“赏析”则是对以上分析的整合,点明诗人的情感、思想以及诗歌的意境等。
【答案】
①首句写山路曲折,山峦起伏,写出了山路之长和山之高;②颔联写夜幕降临,诗人骑马前行在崎岖的山路上,看到山间升起了淡淡的炊烟,感到阵阵清凉;③颈联写当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时,抬头看见天边有月亮,远远地挂在松树林中,比城里楼台所见还要美丽。
译文:
路转弯又折回来经过前山和后山,夜色已深,暮烟渐渐消失,山野显得更加寒冷。
我突然用马鞭指向松林深处的月色,这美景胜过城中高楼上观赏到的夜景。
赏析:
此诗描写了春日里登山途中所见景色。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行至山中,山回路转,重峦叠嶂。随着山路蜿蜒曲折,诗人的视线也随之转移。这时,夜色正浓,暮霭渐消,山野一片空寂,只有寒气袭人。第三句以“收尽”一词突出了山野的清冷。而第四句却忽然一变,用“吟鞭”“松梢月”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静的境界。最后一句说,这样的景色远比城楼上看得真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