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侯家几叶孙,弟兄红旆独乌巾。
携琴人入庐山去,谁信朱门有逸人。
【注释】
万户侯家:指世代为官的贵族家庭,这里指权贵之家。几叶孙:几代之后,几辈人。弟兄:兄弟。红旆(pèi):红色旌旗。乌巾:黑色的头巾。携琴人:指诗人自己。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南。逸人:隐士。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首句以夸张之笔,写诗人出身于豪门世族的显贵人家;次句则借古人典故,写诗人的堂弟是位有才干、有志节的贤才,而他却甘居下流。三句点明题旨,说这位堂弟要像古人那样去隐居,而我却要去庐山与他的隐逸生活作伴。末句是全诗的警策之语,它不仅表明了诗人自己对功名富贵的淡薄看法,而且也表达了他愿意同堂弟一样过隐逸生活的心愿。
此诗一反常理,大胆突破传统观念,把“朱门”和“逸人”联结到一起,从而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个性特点。
这首诗是一首别开生面的赠答诗,前两句写吴秀才,后两句写吴秀才的哥哥。
开头两句,先声夺人。诗人一上来就从自己的家族谈起,说他这个“几叶孙”(几代之后),居然还活在世上,真是不可思议!原来,他家祖上几辈都是大官。接着又写堂弟,说堂弟的堂兄堂弟们如今都当了高官,只有堂弟却像一位闲云野鹤般的隐士。这样一比,堂弟就显得更加不同寻常。
第三四句,由堂弟写到堂兄,由堂弟说到堂兄的隐逸生活,再由堂兄想到堂弟的堂嫂。
诗人用“携琴人入庐山去”来概括堂弟的隐逸生涯。这一句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堂弟虽然已经隐退,但他仍然经常带着琴到庐山去弹琴,所以这里的“携琴”就是指他经常到庐山去弹琴。“谁信朱门”就是“谁信朱门之中还有隐逸之人”的意思。这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既照应了开头两句所说的“几叶孙”、“红旆”,又照应了三四两句所说的“乌巾”、“逸人”。
诗人发出感慨,说:“我和你堂兄一样地喜欢隐逸。”这就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堂弟隐逸生活的向往。
表现了作者豪迈不羁的性格,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