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筵赏秋月,箫鼓沸公庭。
光泛露逾白,轮高天更青。
遮藏三让客,牢落庶民星。
节去人随老,杯行我但听。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张说所作,共四首。
第一首:
和阎灏中秋赏月,张筵赏秋月,箫鼓沸公庭
注释:这是一首应景之作,作者邀请阎灏一同在中秋节夜晚,摆开宴席欣赏秋夜的月亮。
赏析:中秋之夜本是团圆之时,但此时却因为战乱而无法与亲人团聚。因此,作者选择在这样的时刻,与好友共同欣赏这轮皎洁明亮的月光,以寄托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第二首:
光泛露逾白,轮高天更青
注释:月光如同水珠般明亮,洒在大地上;月亮升起时,天空的颜色也显得更加清澈透明。
赏析:诗人通过“光泛露逾白”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月光的美丽和宁静;同时,“轮高天更青”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月亮的高远和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三首:
遮藏三让客,牢落庶民星
注释:月亮遮住了星星,仿佛是为了让客人感到尊贵;然而,月亮却无法照亮所有的百姓,使得他们只能仰望星空。
赏析:此句以月亮为喻,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和对普通百姓的同情。月亮虽然高高在上,但却不能照亮所有的人,这与普通人的处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第四首:
节去人随老,杯行我但听
注释:随着节日的结束,人们也会随之变老;而我,只是静静地品味着美酒,聆听着音乐。
赏析:诗的最后一句,诗人以“节去人随老”表达了节日结束、人们衰老的现实;而“杯行我但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即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更愿意享受这份安静和美好,而不是参与其中。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对节日的感慨以及对普通人的同情,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