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寒食最繁华,游骑翩翩杂钿车。
烟染翠行环郭柳,波摇红影隔江花。
长年已觉春如梦,远客唯应醉是家。
回首乡关行乐地,风光正好路岐赊。
【注释】
锦城:成都别称。大慈寺碑:唐玄宗时,杨贵妃在马嵬驿缢死,玄宗命高力士为杨妃改葬,于马嵬驿建大慈寺,立“杨妃墓志”,后成为游人游览之地。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民间有禁火、冷食的习惯。
钿车:金饰的车,这里指贵族的车乘。
翠行:翠绿的树木或草。环郭柳:环绕着外城的柳树。
红影:花的颜色,这里指映在水中的红花。
长年:常年。春如梦:春天像一场梦。
醉是家:醉乡就是家乡。
回首乡关行乐地,风光正好路岐赊:回头望去,故乡的风景美丽宜人,但是道路曲折遥远。
【赏析】
《和吴仲庶游大慈二寺》一诗写于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884年),当时成都为蜀都。诗人与友人同游大慈寺及附近的大慈寺碑,即杨贵妃死后的墓地,以及大慈寺碑亭,赏景饮酒,作此七绝。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游宴时的愉快心情。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中之“寒食”二字。寒食为清明前一两天,天气尚寒,故称“锦城寒食最繁华”。这是对成都风俗人情的总写,也是点明时间地点的一句。接着描写成都郊外的景色。“游骑翩翩杂钿车”,游骑指的是游侠骑马的人,他们骑着马,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穿着色彩华丽的衣服,在郊外自由自在地驰骋。这里的“游骑”一词既写出了游侠骑马人的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也表现出他们在寒食节期间出游的欢快情绪。同时,“杂钿车”也进一步描绘出了成都郊野的美丽景色。
三、四两句写近景。“烟染翠行环郭柳,波摇红影隔江花。”这两句诗以“烟”、“翠”、“烟”等字来描写近景景色。“烟染”二字既表现了烟雾弥漫的景象,也暗示了天气渐暖,春意盎然。而“翠行环郭柳”则写出了城外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烟”与“翠”两字还巧妙地构成了对联,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优美。
五、六两句写远景。“长年已觉春如梦,远客唯应醉是家。”这两行诗以“长年”和“远客”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其中,“长年”既指自己长期在外漂泊,又暗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醉是家”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写结尾。“回首乡关行乐地,风光正好路岐赊。”这两句诗以“回首”和“路岐”来表达作者的感慨之情。其中,“回首”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而“路岐赊”则表示路途遥远且曲折难行,这也使得诗人的心情显得更加沉重。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成都郊外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