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月明溪水喧,先秋风物已萧然。
藤萝作帐云为枕,冷挂絺衣石上眠。

注释:

  • 夜静月明溪水喧,先秋风物已萧然。
  • “夜静”:夜晚的宁静、寂静。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溪水喧”:溪水的声音喧闹。
  • “先秋”:提前到来的秋天。
  • “萧然”:萧条、荒凉的感觉。

译文:
夜晚安静,明亮的月光下溪流声音嘈杂,提前到来的秋天让人感觉到一种凄凉的气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受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首句“夜静月明溪水喧”,以“夜静”开篇,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用“月明”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接下来,“溪水喧”三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喧闹声,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活跃。

第二句“先秋风物已萧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秋风拟人化成了“秋风物”,表现出秋风的到来已经让万物显得凋敝、凄凉。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富有诗意,使读者仿佛能够闻到秋风带来的寒意,看到凋落的树叶。

最后两句“藤萝作帐云为枕,冷挂絺衣石上眠”,则是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亲身体验。诗人躺在冰凉的石头上,头顶是飘浮的白云,脚下是缠绕的藤萝,这种独特的体验让诗人感到无比舒适和惬意。然而,这种体验并没有让诗人忘却自己的处境,反而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月光、溪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深秋夜晚的独特韵味。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