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散屧步崔嵬,霁色浮空望眼开。
江势乱奔沧海去,天形低约众山回。
一卷狠石埋焦土,百尺危楼付劫灰。
惟有沙鸥知我意,相亲相近不惊猜。
注释:
西风散屧步崔嵬,霁色浮空望眼开。——西风中漫步在高耸的多景楼旧址上,天空放晴后视野开阔。
江势乱奔沧海去,天形低约众山回。——江水奔流到海,群山仿佛被压弯。
一卷狠石埋焦土,百尺危楼付劫灰。——一块巨石埋在焦土之下,曾经的高楼现在只剩下断壁残垣。
惟有沙鸥知我意,相亲相近不惊猜。——只有沙鸥知道诗人的心情,它们与诗人亲密无间,不会感到害怕或猜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的“西风”、“霁色”和“江势”等关键词,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画卷。诗人通过这些景物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诗的第一句“西风散屧步崔嵬”,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多景楼上的景象。这里的“西风”和“崔嵬”都是描写自然风景的词语,传达出一种苍凉而孤独的氛围。诗人用“散屧步”来形容自己行走的姿态,暗示着他的心情有些沉重。
第二句“霁色浮空望眼开”。在这里,“霁色”指的是晴朗的天空,“浮空”则形容天空的高远和广阔。诗人站在高处,看到天空放晴后的视野变得开阔,心情也随之开朗。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江势乱奔沧海去,天形低约众山回。”描绘了长江奔流不息、直冲大海的景象,以及天空的形状仿佛在与大地相呼应。这里的“乱奔”和“低约”都是形容水流和天空的状态,传达出一种动态和和谐的画面。诗人用“江势”和“天形”来代表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一卷狠石埋焦土,百尺危楼付劫灰”则是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慨。这两句诗描绘了曾经的高楼大厦被毁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诗人用“狠石”和“危楼”来形容曾经的建筑,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付劫灰”则暗示了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无法挽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感慨。
最后一句“惟有沙鸥知我意,相亲相近不惊猜。”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的表达。诗人用“沙鸥”来象征自由、宁静的生活状态。他认为只有沙鸥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它们与人类之间没有猜疑和恐惧,只有亲密和和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化期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