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纸暾红枕上知,破寒初听一声鸡。
虽无风雨潇潇度,也胜邻家晓不啼。
注释:
己未年(1609)深秋的傍晚,虏人入侵。窗纸映红,枕上知道,初听鸡叫声,就感到寒冷。虽没有风雨潇潇,但比邻家天亮还不停鸣叫的公鸡好得多。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边地生活的小诗。诗人在深秋的晚上,听到窗外传来的鸡声,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写下了这首小诗。
第一句“窗纸暾红枕上知,破寒初闻一声鸡”。这是全诗的总领。窗纸映红,说明天色已晚;枕上知道,说明作者已入睡。破寒初闻一声鸡,说明作者被惊醒。这里用一个“知”字,既写出了作者对这突如其来的鸡啼感到吃惊,又写出了作者对外面环境变化感到好奇的心情。
第二句“虽然无风潇潇雨,也胜过邻家晓不啼”。这是本诗的重点,也是诗人的议论。“虽然”二字,表示转折,说明尽管外面有风,有雨,但并不妨碍作者欣赏那美妙的声音。这句中的“潇潇雨”,与前面所说的“窗纸暾红”相照应,进一步突出作者所处环境的恶劣。“虽”字一转,说明尽管环境恶劣,但作者仍能欣赏到那美妙的声音。“晓不啼”三字,更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声音的赞美之情。这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胜过”,它使作者的观点更加突出,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景象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