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织不耕日,无忧无恼身。
旷哉天地德,养此最闲人。
【注释】
偶:有时。
赋:诗歌。
旷哉天地德,养此最闲人:广阔的天地养育着万物,而最悠闲的人是那些无牵无挂,没有忧愁烦恼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生活写照。诗中“偶”字有双关之意,既指偶尔作诗的偶然性,又指作者的名号“陶渊明”。诗人以“偶赋”为题,表明这是偶然为之的一首诗,但诗中所表现的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却是作者经常所具有的。
首二句点出不耕不织,无忧无恼的悠闲生活,是作者的写照。三、四两句写天地之宽,人生之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旷哉天地德,养此最闲人。”天地之大,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人类之小,微不足道,只有天地才有养育人类的大德。所以,天地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闲”在这里是指闲适,安逸,自在。陶渊明一生崇尚自然,追求闲适,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是真正享受自然、追求自由的方式。他反对世俗的功名追求,主张“不为五斗米折腰”,甚至提出“宁饥死以失富贵,不作媚世之佳名”等口号。在这首诗中,他进一步把这种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他超然洒脱、与世无争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