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姓源江左,来归禹外家。
懿文吟柳絮,淑质咏桃华。
兰室双芽秀,萱堂只影斜。
他年修郡志,遗范照三巴。
【注释】:
金堂涂恭甫奉其母夫人谢氏还山为赋挽诗一章以送之
族姓源江左,来归禹外家。
懿文吟柳絮,淑质咏桃华。
兰室双芽秀,萱堂只影斜。
他年修郡志,遗范照三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禹外”起兴,写涂恭甫的家族渊源;继而写涂恭甫母亲谢氏的贤淑品质;最后寄希望于涂恭甫未来能修撰郡志,留下好的典范。
诗一开头,就点出涂恭甫是江左(今江苏)人,而归依了外戚。这个“外戚”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舅舅曹参的儿子曹窋。曹窋娶了项羽妹妹为妻,项羽死后,曹窋被刘邦封为舞阳侯,后改封于汝南,故称为“汝南侯”。这里用“禹外家”,是指曹操的后代。
诗二句“懿文吟柳絮”,指涂恭甫的母亲贤良,像柳絮一样飘逸、清高、洁白、柔顺、不染纤尘。柳絮是春天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经常吟咏的对象之一。这里的“懿”字,即“美好”。
第三句“淑质咏桃华”,指涂恭甫的母亲贤良,像桃花一样艳丽。桃花是春天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经常吟咏的对象之一。这里的“淑”字,即“善良”。“咏”,即吟咏。
第四句“兰室双芽秀”和第五句“萱堂只影斜”,分别赞美涂恭甫母亲的居室和母亲本人。这里的“兰室”、“萱堂”,都是借花喻人,指涂恭甫的母亲居室如兰,如萱,美丽、温馨、舒适。而“双芽”则比喻涂恭甫的母亲有两代贤人,所以“双芽”也暗含了双亲的意思,这两句诗中用了两个比喻:“秀”和“斜”。“秀”指秀丽、端庄。“斜”,指孤独、凄凉。
第六句“他年修郡志”,是指涂恭甫将来要修编《郡志》。在古代中国,地方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料,记载当地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变迁等。《郡志》是记录某一地区的地方志书,因此又叫做“方志”、“地志”、“郡国志”。
尾联“遗范照三巴”,是指涂恭甫将来要修编的《郡志》,将作为楷模流传后世。因为“三巴”,是汉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地名,这里泛指边远之地。
这首诗通过描绘涂恭甫母亲的贤淑美德,来赞颂他的孝行和才华。诗中运用了许多美好的意象来表达作者对涂恭甫的美好祝愿和期望。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