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丙戌夜未中,祝融涨焰通天红。
曾楼杰观舞燧象,绮峰绣陌奔烛龙。
始从李博士桥起,三面分风十五里。
崩摧汹汹海潮翻,填咽纷纷釜鱼死。
开禧回禄前未闻,今更五分多二分。
大涂小撤噤不讲,拱手坐视连宵焚。
殿前将军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
祖宗神灵飞上天,痛哉九庙成焦土。

【注释】

  1. 九月丙戌夜未中:九月初三的夜幕还没有完全降临,指火灾发生在九月三日。
  2. 祝融涨焰通天红:大火燃烧时,火光冲天,犹如红色波浪翻滚。
  3. 曾楼杰观舞燧象:曾经在楼台上观赏跳舞的火神像。燧(suì)象,传说中的火神。
  4. 绮峰绣陌奔烛龙:绚丽的山峰和美丽的道路都奔跑着如烛龙般炽热的烈焰。
  5. 始从李博士桥起:自从李博士桥起火以来。
  6. 三面分风十五里:大火向三面扩散,形成了十五里的火海。
  7. 崩摧汹汹海潮翻:猛烈的火焰将大海的波涛掀起。
  8. 填咽纷纷釜鱼死:锅里的食物都被烧焦了,如同釜中鱼一样被烤熟了。
  9. 开禧回禄前未闻:开禧年间的火灾之前未曾听闻。
  10. 五分二:十分之五,即三分之二。
  11. 大涂小撤噤不讲:大道上的道路因为火灾而被迫拆除,人们不敢多说。
  12. 拱手坐视连宵焚:只能拱手旁观,眼睁睁看着连续几晚的火灾发生。
  13. 殿前将军猛如虎:殿前将军英勇无畏,如同一头凶猛的老虎。
  14. 救得汾阳令公府:终于救下了汾阳府。汾阳是唐玄宗时的地名,这里泛指地方官员或官署。令公府,古代高级官员的府邸。
  15. 祖宗神灵飞上天:祖先的灵魂升上天空,化为神仙。
  16. 痛哉九庙成焦土:真是痛心啊,九座祖庙都被烧毁成了灰烬。

【赏析】
此诗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九月乙亥日京城大火后所作,诗人用悲愤的心情,对这场灾难进行了控诉。
全诗共八句,每四句分为一组。第一、二、三组以叙事为主,分别叙述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影响;第四、五、六组则侧重写人的感受和遭遇。
开头两句“九月丙戌夜未中,祝融涨焰通天红”,交代了时间是在九月初三晚上,祝融山的火势已经冲上了云霄,形成熊熊大火。接着诗人又描绘了火神的威猛形象,以及火势蔓延的速度。
中间四句“曾楼杰观舞燧象,绮峰绣陌奔烛龙”通过描绘景象进一步渲染火势的凶猛。然后诗人又描述了人们因火灾而无法行走,只能束手无策地站在路边等待救援的情景。最后一句则是对这次火灾影响的总结。
最后两句“殿前将军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表现了一位英勇的将军救出官府的情形。诗人在这里使用了典故,将这位将军比作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李靖,以此来表达他对英雄的赞美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这次火灾并非偶然,而是有人故意纵火所为。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这场灾难的深深痛惜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宋代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