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已叹失秋成,春到谁教夏令行。
风阵骤来收雨脚,雪花未集听雷声。
阴阳改变才俄顷,冷暖乘除若晦明。
待向斜川会邻曲,占晴须问蜀君平。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范成大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全诗如下:
开岁三日有夜雨屡闻雷声继以大风晨起飞雪已盈积景卢作诗即事次其韵
旱灾已叹失秋成,春到谁教夏令行。
风阵骤来收雨脚,雪花未集听雷声。
阴阳改变才俄顷,冷暖乘除若晦明。
待向斜川会邻曲,占晴须问蜀君平。
注释:
- 这首诗写于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期间。四川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灾害,农民们盼望着雨水,但连日的阴雨让农民们失望。
- “旱灾已叹失秋成,春到谁教夏令行。” 旱灾已经让农民们失去了一年的收获,而春天的到来却没有带来预期中的降雨,使得农民们更加担忧夏季的干旱。
- “风阵骤来收雨脚,雪花未集听雷声。” 风阵突然来临,雨脚被风吹散,雪花还没有飘落,就听到了雷声。这里的“风阵”指的是狂风,“雨脚”指的是雨滴,“雪花”指的是雪花。
- “阴阳改变才俄顷,冷暖乘除若晦明。” 阴阳之气的改变非常迅速,就像一瞬间的事情一样。冷暖的变化就像昼夜的更替一样明显。
- “待向斜川会邻曲,占晴须问蜀君平。” 等待在斜川与邻居们相聚,需要询问蜀地的天气情况。这里的“斜川”可能是指四川的某个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的风雨雷电为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农业丰收的期盼。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的社会状况,以及农民们对于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体现了范成大诗歌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