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冠沐浴意能虔,已萃缁黄介万年。
乐备八音浮喜气,香飘九陌凝祥烟。
双旌未用催茸纛,四牡何妨款着鞭。
夹道邦人方属目,试教舞袖略回旋。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天申节道场口号》,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 天申节道场所回栏阶白语口号
- 译文:在天圣节这一天,道场所在的地方。
- 注释:这里的“天申节”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节日或庆典,而“道场”则是指佛教或道教的修行场所。“所”在这里是一个助词,表示地点;“回”意味着环顾四周;“栏阶”可能是指道场周围的栏杆台阶;“白”可能是指白色的装饰或标志;“语口号”则是吟唱或朗诵诗歌。
- 濯冠沐浴意能虔,已萃缁黄介万年
- 译文:我洗净帽子,沐浴身体,内心虔诚,已经聚集了佛教和道教的信徒,希望他们能够长寿。
- 注释:这里的“濯冠沐浴”指的是一种佛教仪式,即洗去头上的垢尘,象征着净化心灵。“意能虔”表明作者对宗教活动充满虔诚之心。“缁黄”是对佛教僧人的尊称,“萃”是聚集的意思。“介万年”则是一种祝愿,希望这些信徒能够长寿。
- 乐备八音浮喜气,香飘九陌凝祥烟
- 译文:音乐准备齐全,充满了喜庆的气氛,香气飘散在九条街道上空,凝聚成吉祥的气息。
- 注释:这里的“八音”通常指古代乐器中的一种,这里可能指的是道教的音乐。“浮喜气”形容音乐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香飘九陌”描绘了一种盛大的庆祝场面,香气弥漫在每一条街上。“凝祥烟”则形容烟雾缭绕,形成了吉祥的象征。
- 双旌未用催茸纛,四牡何妨款着鞭
- 译文:两匹大旗还未展开,催促着那飘扬的大旗;四匹马儿不用赶得太紧,慢悠悠地前进也是可以的。
- 注释:这里的“双旌”和“三纛(dào)”都是古代军队中的旗帜,用于指挥和标识。“催茸纛”可能是在催促那些尚未展开的大旗。“四牡何妨款着鞭”则是说不必过于急促地鞭策马匹,让它以悠闲的步伐前进也是可以接受的。
- 夹道邦人方属目,试教舞袖略回旋
- 译文:在大道旁的人们都在注视,让我尝试跳起舞蹈,让舞袖轻轻旋转。
- 注释:这里的“夹道邦人”指的是道路上两旁的行人,他们正在关注这个表演。“属目”是凝视的意思。“试教舞袖略回旋”则是说让舞蹈家展示一下舞蹈技巧,让舞者的动作轻盈地旋转起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天圣节道场的场景和活动,展现了唐代宗教信仰的丰富性和人们对宗教活动的热烈参与。诗中既有对宗教仪式的虔诚态度,也有对音乐和舞蹈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和平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