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润碧千颗,迎曦红半颊。
阅古憩鹅池,牵连青李帖。
【注释】
杂咏:即《杂咏》。下林:指汉成帝时,王章为光禄大夫,曾于洛阳城南门种下五色树,名为“五色树”,又称“下林树”,后世因称种植树木的地方为“下林”。禽:鸟。蒙润:受滋润、被滋养。碧千颗:形容树叶的颜色像碧玉一样繁多。迎曦:迎接朝阳。红半颊:脸面呈现出红色,如同半边脸颊。阅古:观赏古代的诗文书法。憩(qì):休息。鹅池:相传汉初枚乘曾在此池中养鹅,后遂以鹅池名之。青李帖:指李膺所刻印,李膺为东汉名臣。
【译文】
在洛阳城南门外,生长着五色树种,枝叶繁茂,色彩斑斓,仿佛是无数绿色的翡翠镶嵌而成;每当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些树叶就会迎着晨光,变得火红如霞,仿佛是半边脸颊染上了朝霞的颜色;我在这里观赏古人留下的诗文书法,还欣赏到当年枚乘所建的那片养鹅之地,如今依然存在;我在这里驻足,不禁想起李膺的事迹,他曾经亲手雕刻印章。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洛阳城南门外观赏古迹的情景,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和文物珍品的关注及喜爱之情。
首句“蒙润碧千颗,迎曦红半颊。”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站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树下,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同时欣赏着那些五彩斑斓的树叶。这两句诗通过“蒙润碧千颗”和“迎曦红半颊”两个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树木茂盛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这里的环境宜人,是一个适合静心观照自然的地方。
“阅古憩鹅池,牵连青李帖。”两句进一步展开对景物的观察。这里诗人的视线从眼前的树木转向远处的景色,看到了昔日文人墨客曾经驻足的鹅池。而那片青李帖,则让人联想到李膺的事迹。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树木和鹅池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同时也传递出诗人热爱自然、关注历史遗迹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