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号通夕搅空虚,好梦那能到玉除。
枕上泰然无一念,只愁雨滴架中书。

【注释】

次韵:诗中“次”指“和”。李举之:作者的朋友。中书事:指在朝廷中任职的事情。

通夕:整夜,整个夜晚。玉除:古代官署的台阶,此处指代官府。

枕上:指睡梦中。泰然:安闲、平静的样子。一念:一个念头。

架中书:指书房里的书籍,此处泛指文书、奏章之类。

【译文】

狂风暴雨整整肆虐了一夜,搅得天地间空虚荡漾。好梦哪里能到官府去呢,只能躺在枕头上安然无恙。

只有忧虑那满屋的书信和文稿,担心风雨淋湿了它们。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朋友李举之的一封书信。诗人用“次韵”表明这是一首和韵诗,即根据李举之的原韵来创作的诗歌。全诗表达了对好友仕途不顺的关心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琐事的无奈与忧虑。

首句以“怒号通夕搅空虚”,生动地描绘出狂风暴雨肆虐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夜晚。紧接着,诗人以“好梦那能到玉除”表达了对好友仕途不顺的同情和担忧之情。这句诗中的“玉除”指的是官府的台阶,象征着官场生活的尊贵和荣耀。而“好梦”则暗示着好友原本期待的美好前景,但现实的残酷却打破了这份美好,使诗人不禁为好友感到痛心疾首。

接下来的两句“枕上泰然无一念,只愁雨滴架中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关切之情。在这里,“泰然”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在风雨之夜依然保持镇定自若、心无杂念的状态的赞赏和钦佩。然而,这种镇定并非没有代价,因为诗人深知好友身处官场,面对的是各种繁琐的政务和纷扰的人事纷争,这些都可能对他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诗人不禁担心好友因雨水打湿了书籍而烦恼不已,甚至可能因此而影响到他的工作和前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友人和自己的不同处境,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好友的关心和忧虑之情。

最后一句“只愁雨滴架中书”,则以“愁”字收尾,强调了诗人对好友的担忧之情。这句诗中的“雨滴”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打在书架上的情景,而“架中书”则暗指好友书房里的各类文件和奏章。诗人担心这些书籍被雨水打湿而受到损坏,从而影响到好友的工作和前程。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好友工作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好友前途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关心友人的文人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