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惊河冻履秋霜,今日金汤古坏墙。
未见主人来北道,但闻群盗去南塘。
忧时我不嗟留滞,访道公能适莽苍。
绛帐早移收岁晚,吟风弄月动衡湘。
诗句解析:
- “谁惊河冻履秋霜”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惊讶,秋天的霜冻和河水都显得异常寒冷,这象征着国家的现状。
- “今日金汤古坏墙” - “金汤”通常指坚固的城墙,但此处可能隐喻着国家的防御体系已经破败不堪。
- “未见主人来北道” - 这句话表明没有见到北方的主人(可能是指朝廷或领袖人物)的迹象,暗示政治上的不明朗和不稳定。
- “但闻群盗去南塘” - “群盗”指的是各地的叛乱者,他们向南迁移,表明地方上的混乱和动荡。
- “忧时我不嗟留滞” - 即使面对国家的政治危机和个人的困境,诗人仍然不感到忧愁,因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访道公能适莽苍” - 这里提到“访道”,即寻找精神上的指引;“适莽苍”意味着寻求自然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在表达一种逃避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 “绛帐早移收岁晚” - “绛帐”可能指的是古代学者所坐的红色帷帐,这里指代学问或学问场所。这里的“收岁晚”可能意味着学问的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
- “吟风弄月动衡湘” - 通过描绘自己在自然中吟咏、欣赏风月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译文:
在秋天霜冻的河面上行走,看到金汤古墙已破败。
没有见到北方的主人,只听说群贼南下迁徙。
忧虑国事我却不嗟叹滞留滞,寻求真理你却能适应朴素生活。
学问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吟咏风月动人心弦。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比金汤古墙与群盗南迁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状况的担忧。尽管面临政治困境和个人挫折,诗人仍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理想的决心。此外,诗中的“访道”和“吟风弄月”等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