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
雁书乏便通安道,鹤颈长延望叔伦。
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
年来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诗句解析:
- 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
- 子入天台:指某人进入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在古代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标。
- 我入闽:表示诗人自己去了福建,”闽”是古代福建的古称。
- 归来又见六番春:春天再次回来,”六番”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时间或地点。
- 雁书乏便通安道,鹤颈长延望叔伦。
- 雁书乏便:形容书信稀少或不便利传达信息。
- 通安道: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与某人取得联系或传递信息。
- 鹤颈长延望叔伦:形容诗人对某人(可能是朋友或亲人)的深切思念。
- 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
- 吃药未逢医国手:比喻寻求良医但未能遇到真正能治疗国家大事的人。
- 听琴谁见赏音人:形容寻找欣赏和懂得音乐的人。
- 年来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 年来屡作江湖梦:表示诗人多次梦见自己在江湖中漂流,可能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或心情。
- 细嚼君诗当问津:意味着应该仔细品读这首诗,并从中寻找智慧或启示。
译文:
你如鸟儿般飞入天台山中,我也踏上了福建的土地,归来时又见到了春天的气息。你的书信稀少而不便送达,我渴望与你相见以解相思之苦。我的耳朵常常怀念着你那悠扬的笛声,仿佛看到了你那高远的鹤颈。虽然我一直在寻医问药,希望能够治愈国家的病痛,却一直未能找到真正的良方。我常常沉迷于江湖的梦境之中,希望你能在这首诗中找到一些答案,与我共同探讨其中的深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福建和天台山的经历,以及与友人通信的困难,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担忧。最后一句则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即在朋友的作品中找到人生的智慧和指引。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